第(3/3)页 周子轩凑近看数据:“有没有办法优化压缩工艺?比如分阶段压缩,或者回收压缩热?” 李工摇头:“我们试过了,效果不明显。倒是王博士提出用膜分离技术提纯氢气,能减少压缩步骤,但膜材料的成本太高,而且寿命只有半年。” 周阳沉思道:“膜材料是关键,我记得上海交大的张教授在研究新型陶瓷膜,耐温性好,寿命长,我让囡囡联系下,看看能不能合作研发。” 囡囡正好带着王博士过来,听到这话连忙说:“爷爷,我昨天刚和张教授的团队通了电话,他们愿意提供样品测试,下周一就能寄过来。” 王博士补充道:“如果陶瓷膜能用,预计能降低30%的压缩能耗,膜寿命要是能达到一年,成本就能接受了。” 周阳拍板:“马上安排测试,需要什么设备尽管提,研发预算再追加200万,一定要攻克这个瓶颈。” 半个月后,陶瓷膜样品到货,测试结果令人振奋:氢气纯度提升到99.9%,压缩能耗下降35%,而且在高温下运行稳定。李工激动地向周阳汇报:“周董,成功了!用陶瓷膜的话,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能比传统工艺低15%!” 周阳看着测试报告,脸上露出笑容:“好!李工,你们团队辛苦了,这个突破能让我们的氢基钢材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。子轩,让生产部开始设计工业化生产线,争取年底前动工。” 员工技能大赛与人才梯队建设 七月,轧钢厂举办了第一届员工技能大赛,涵盖焊接、轧钢、智能设备操作等八个项目。周阳、周子轩和囡囡坐在评委席上,看着选手们各显神通。 在智能设备操作区,年轻员工小林正在用VR设备模拟调整轧机参数,动作又快又准。旁边的老工人王师傅看得直点头:“这小子比我当年强多了,我们那时候全靠手感,现在用数据说话,精准多了。” 囡囡笑着说:“王师傅,您的经验也很宝贵,小林刚才调的参数,还是参考了您总结的‘轧制口诀’呢。” 王师傅乐道:“那是,老经验加新技术,才是真本事。” 焊接比赛区,尼日利亚钢厂的当地员工阿明正在参加比赛,他的鱼鳞焊已经有模有样。赵工在一旁介绍:“这是王师傅带出来的徒弟,进步特别快,这次特意从尼日利亚回来参赛。” 周阳看着焊缝,点头道:“焊得不错,有我们轧钢厂的样子。子轩,赛后把优秀选手组织起来,成立‘技能大师工作室’,让他们带徒弟,把技术传下去。” 周子轩答道:“已经安排了,还会给工作室拨专项经费,支持他们搞技术革新。对了,大赛前三名还能获得去德国钢铁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。” 员工们听到这话,欢呼声一片。小林激动地说:“真能去德国?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的精密轧制技术!” 大赛结束后,周阳在颁奖仪式上说:“技术不分新旧,人才不分先后。轧钢厂的未来,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技术过硬、勇于创新的工人。希望大家以获奖选手为榜样,勤学苦练,让我们的钢材越轧越精!” 绿色工厂认证与碳足迹管理 环保部的孙部长拿着一份报告走进会议室:“周董,周总,囡囡,我们申请的国家绿色工厂认证通过了!这是证书。” 周阳接过证书,欣慰道:“太好了!这是对我们绿色生产的肯定。孙部长,碳足迹管理系统建得怎么样了?” 孙部长翻开报告:“已经建成了,能追溯每一批钢材从采矿到出厂的碳排放数据。我们还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对接了,下个月就能开通碳交易账户,以后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可以挂牌交易。” 囡囡补充道:“我算了下,按照现在的减排速度,明年我们的碳排放强度能比行业标准低20%,光碳交易就能增收几百万。” 周子轩说道:“不仅要自己减排,还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减。我已经和我们的主要供应商开会了,要求他们也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,达不到标准的明年就取消合作资格。” 周阳点头道:“对,绿色发展不能单打独斗。孙部长,把我们的减排经验整理成手册,发给供应商参考,再组织几场培训,帮他们提升环保水平。” 孙部长应道:“好的,下周二就组织第一期培训,邀请了环保部的专家来讲课,已经有30家供应商报名了。” 八月的一天,国家工信部的调研组来厂里考察,看到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清澈见底,养鱼池里的锦鲤游得正欢;固废车间里,钢渣被制成了漂亮的花盆和步道砖。 调研组组长感慨道:“没想到钢铁厂能这么干净,你们的绿色转型走在了行业前列,值得推广!” 周阳笑着说:“绿色是钢铁的底色,只有守住绿水青山,才能轧出百年好钢。” 尼日利亚钢厂投产前的最后冲刺 十月,尼日利亚钢厂进入投产前的调试阶段。周阳让周子轩带队去现场督战,囡囡也跟着去,顺便测试智能监控系统的远程稳定性。 刚到尼日利亚,他们就遇到了难题:当地电网不稳定,经常停电,影响设备调试。 项目组赵工急得满头汗:“周总,昨天停了三次电,PLC控制系统都乱了,调试进度落后了五天。” 周子轩当机立断:“马上联系当地的发电机供应商,租两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,再买一套不间断电源,确保关键设备不断电。费用从应急资金里出。” 囡囡检查了智能监控系统:“还好我们的系统有断电记忆功能,来电后能自动恢复,就是数据上传会延迟。我已经让国内的IT团队加了个离线存储模块,就算断网也能先存本地,联网后再同步。” 调试过程中,当地员工对智能轧机的操作不熟练,经常出错。囡囡灵机一动,把操作步骤拍成短视频,配上当地语言的解说,存在平板电脑里,让他们随时看。 “这样比看手册直观多了,”阿明高兴地说,“我现在能独立操作了!” 周子轩看着调试进展加快,对赵工说:“投产仪式定在11月18号,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和中资企业代表参加,让他们看看中国技术和非洲智慧结合的成果。” 赵工点头道:“已经在准备了,当地的媒体也想来采访,我们可以借此宣传下我们的绿色钢材。” 11月18号,尼日利亚钢厂投产仪式如期举行。当第一卷钢材顺利轧出时,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。当地工业部长握着周阳的手(周阳特意飞过去参加)说:“感谢中国轧钢厂为我们带来先进技术,这不仅是一座钢厂,更是一座技术学校!” 周阳笑着说:“我们不仅要卖钢材,更要传技术,让这座钢厂成为中非合作的见证。” 年底复盘与明年计划调整 十二月,轧钢厂召开年度复盘会。会议室里,各部门负责人汇报着一年的成绩:氢基还原技术工业化生产线动工,智能钢材+5G项目进入商用测试,尼日利亚钢厂顺利投产,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5%,利润增长30%。 周阳看着成绩单,语气却很平静:“成绩值得肯定,但问题也不能忽视。李工,氢基生产线的设备采购进度滞后了10天,是什么原因?” 李工红着脸说:“主要是国外供应商的核心部件交货晚了,我们以后会多找几家备选供应商,避免再出这种问题。” 周阳点点头:“供应链安全要时刻警惕。张经理,华东市场的高端客户开发完成了80%,差的20%是什么原因?” 张经理答道:“主要是一家风电巨头还在犹豫,他们担心我们的智能钢材稳定性,我们计划明年一季度邀请他们来厂里实地考察,用数据打消他们的顾虑。” 囡囡补充道:“我们的户外测试数据已经积累了半年,稳定性很好,到时候可以做成可视化报告给他们看。” 周子轩总结道:“明年的计划要针对这些问题调整:一是建立供应商动态评估体系,核心部件保证两家以上供应商;二是加大智能钢材的市场推广,争取拿下那家风电巨头;三是推进尼日利亚钢厂的二期工程,增加镀锌板生产线。” 周阳最后说:“五年规划的第一年,我们开了个好头。但要记住,轧钢如做人,既要硬气,也要有韧性。新的一年,希望大家继续拿出拼劲、闯劲、韧劲,让轧钢厂的钢水永远滚烫,让我们的事业永远年轻!” 第(3/3)页